查看原文
其他






将自家最后一批耙耙柑装上车,蒲江县西来镇果农杨玉彬驱车前往丹棱县齐乐镇,签下了40亩丘陵地的承包经营权。他要在这里再种一片以春见和不知火为主的标准化晚熟柑橘。


作为年收入上百万,且已有自己电商渠道的柑橘种植大户,杨玉彬早有去周边扩大基地的打算,可最终让他下定决心的,是两地提出的最新目标:打造全国最大的晚熟柑橘基地。


同样的目标,这不是简单的不谋而合,而是统一思想后的谋定后动。随着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的深入推进,两地终于从“两隔壁”变成了“一家人”,建立了蒲丹都市现代农业融合发展示范区,“以前都是竞争关系,现在要合作,我觉得这个机会不应该错过”,他说。












思考:产业相近,竞争还是携手?



沿着新修的蒲丹路从蒲江一路到丹棱,两边成片的柑橘果园,景致别无二致。


“两地的土壤气候条件差不多,柑橘品种也差不多,看上去没什么区别,但内行知道,两地的柑橘的市场表现还是很不同的。”杨玉彬告诉记者,蒲江的柑橘技术、管理相对更成熟,标准化程度较高,品牌推广力度也走在全省前列,尤其是近年来该县大力发展农村电商,让蒲江晚熟柑橘在全国都很有名,价格也相对较高且波动不大;丹棱的柑橘产业历史悠久,在人工、土地租金等成本上有优势,因此一直以来,两地的关系可谓“相爱相杀”,为了竞争而早采、竞价、相互拆台甚至冒充对方品牌已不是新鲜事。“其实,如果能取长补短,发展空间更大。”他说。


从两地的产业数据可见一斑。


柑橘是蒲江县三大农业支柱产业之一。近年来,通过不断完善标准,提升质量,培育品牌,拓宽销售渠道,以“蒲江丑柑”为主的晚熟柑橘标准化种植基地已达25万亩,年产量50万吨,品牌价值达85.61亿元。“蒲江丑柑”先后获评“全国十大最具魅力农产品”、“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”、“2018年度中国最受欢迎柑橘区域公用品牌10强”等多项荣誉,不仅凭借良好的品质与品牌美誉度畅销全国各地,还先后出口到东南亚、北美及欧盟等地区。


而丹棱县被誉为“中国桔橙之乡”,国家级绿色杂柑原料基地。截至目前,该县桔橙种植面积达18万亩,产值达30亿元,从业果农高达8万余人,果农70%以上的收入来自桔橙产业。“丹棱 桔橙”已第4次跻身中国区域品牌百强榜,品牌价值达48.25亿元。


虽然地缘相近,人文相亲,产业相似,但毕竟是两地,有着各自的利益,如何避免恶性竞争,让产业良性发展?


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,让横亘在双方之间的壁垒打破了。成为“一家人”的蒲江和丹棱,迅速作出了选择:竞争,不如携手,发挥各自的优势,让1+1>2!












实践:资源匹配 提升协同效应



合作共赢,说起来容易,实际操作起来,需要精准的资源匹配,通过充分发挥地理区位优势、空间承载优势、资源禀赋优势,提升生产力布局的集聚程度和协同效应。


“并不是强制不再杀价那么简单。”杨玉彬一边开车,一边帮丹棱果农王伟联系蒲江的电商。王伟的柑橘品质、成熟度都符合要求,就是销售不畅,前段时间他请蒲江白云果园合作社帮助王伟村上进行电商直播,不到2小时2000余件不知火便销售一空,现在他已经成了许多丹棱果农的“经纪人”,“他们需要销售渠道,我们需要更多货源,我们各取所需,今后是共生共赢的关系。”


尝到合作的甜头,尤其是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的东风,让融合的热情越发高涨。


随着蒲丹路的打通,两地相邻区域纷纷自发打通“断头路”,村与村、田与田之间更加顺畅;蒲丹都市现代农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启动后,双方正在谋划建立一个共同的电商产业园,统一纳入成都的物流体系,解决快递物流的问题;有了产业基础,两地还在大力发展农商文旅体,共同推进全域农业产业“景区化”建设……


而今年刚出台的《晚熟柑橘种植技术规程》,更是让两地柑橘产业打造有了共同的依据:这份由蒲江县编制的《规程》已获批省级标准,包括园地选择与规划、苗木、栽植、土肥水管理、整形修剪、花果管理、病虫害防治、果实采收与分级、档案管理九个部分,涵盖了晚熟柑橘种植过程中遇见的大多数实操性问题。


“有了《规程》,就能更有效地联合周边晚熟柑橘基地,抱团提升产业标准化程度和产品品质,目前我们已经建立起蒲江县网络交易大数据监管系统,搭建蒲江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,并将丹棱等周边区域纳入进来,实现统一管理”,据蒲江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刘富程介绍,有了这个基础,下一步该县将联合周边邛崃市、眉山东坡区、丹棱县等周边柑橘产区联防联控,优势互补,打造中国最大的晚熟柑橘基地。




文:成都日报锦观

编辑:陈星竹 周宇斌

审核:何亚军 周世刚


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